正文卷 分卷阅读18(2/2)

  

人家是学京剧出身,后来因为嗓子调门不够,才说了相声。但是人家京剧功底在呀,所以说这柳活是一绝。

而李慕白在台上也是把这个帅字展现的淋漓尽致,京韵大鼓,白派,少白派,还有河南坠子,河北梆子都演示了一遍。

甚至连评戏里面难度比较大的唱段也演了一遍,那张芸雷就死死的盯着。李幕白只要一开口,身形就很好,毕竟地方戏曲可不是光看嗓子,你有些身段也得拿捏到位。

那张芸雷连连摇头,自己现在身段上还是差的远。而旁边的小孟跟狗粮都愣住了,这功力也太强了。

“孟哥,这小师叔到底是学了多少年?我也是德芸传习社出来的,我怎么感觉跟人家比,我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。”

孟鹤唐撇了撇嘴:“别说是你了,在咱们德芸社里面恐怕除了师父哪个也比不上小师叔。”

张芸雷那边轻轻一笑:“师父也比不上小师叔,师父原来唱过河北梆子,好多习惯改不过来,有些小曲儿都是用河北梆子的腔调唱的,外行听不出来,但是内行能听得出来。像不像,三分样,小师叔比咱师父唱的好。”

小孟跟狗粮两个人脸绷住,眼神里面流露出兴奋的神色。看来今天是来对了,这小师叔能耐大,自己散场了之后可得好好聊聊。

而张芸雷也在学,这每一段学唱中间,李慕白都得抛几个包袱出来。这包袱并不算大,毕竟整段作品都是以学唱为主,你中间要加个大包袱,就破坏节奏了。

包袱都得铺垫,这样就把时间浪费了,就不是杂学唱了。

但是这小包袱也能让人会心一笑,有的时候听相声不是说非得哈哈大笑。

原来马三立的十点钟开始,还有少马爷的报菜名,笑料都不算是太大,但是就能让你听一遍再听一遍,听多少遍也不会觉得烦。

这才是语言的艺术。

舞台上李慕白又在抓包袱,他拿手指了指旁边的杨九朗。

“你就像我旁边这位小胖子,他就唱不了评剧。”

“我怎么就唱不了评剧啊?”

“你没眼睛啊。”

“谁说没眼睛?小是小了点,但也不是说没有。”

“小的东东西就等于没有。”

一语双关,下面那些小姑娘都开始嘲笑起来。

“我可是能看见东西,不是瞎子。”杨九朗急了。

“九朗,咱别争。那评戏里面都是花前月下,才子佳人,都得眉目传情,你给我来个眉目传情。”

那杨九朗开始挤眉弄眼,但是再怎么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